心灵驿站首页

你不得不知道的心理学知识:认知重构

发布者:  时间:  浏览:2024-12-13 18:36:30

认知重构是一种心理治疗技术,旨在帮助人们识别和改变负面、扭曲或不合理的思维模式。

比如说,一个人在面试失败后,可能会想“我太失败了,我永远找不到好工作”,这是一种过度负面和绝对化的想法。通过认知重构,会引导这个人重新审视这个想法,考虑其他可能的解释,比如“这次面试没成功可能是因为我对某些问题准备不足,不代表我永远找不到好工作,下次我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就可能成功”。

认知重构基于这样的观点: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往往不是由事件本身直接引起,而是由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和解释所决定。

在实际应用中,治疗师会通过提问、引导思考、提供证据等方式,帮助来访者挑战和改变那些导致不良情绪和行为的认知。例如,让来访者列出支持和反对某个负面想法的证据,或者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比如说美国前总统林肯。他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但他能够运用认知重构来改变自己对困境的看法。

在多次竞选失败后,他没有陷入“我永远无法成功”的消极思维,而是认为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让他更清楚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最终成功当选总统。

还有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经历了成千上万次的失败。但他没有想“我根本不可能发明出电灯”,而是坚信“我每排除一种错误的材料和方法,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再比如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在他的职业生涯早期,曾多次在关键比赛中失利。但他没有被“我是个失败者”的想法困住,而是通过认知重构,把失败看作是提升自己的机会,最终成为篮球史上的传奇人物。

认知重构在很多心理治疗方法中都被广泛应用,比如认知行为疗法(CBT)。它不仅适用于焦虑症、抑郁症等常见的心理障碍,对于一些人际关系问题、低自尊、不良习惯的改变等也能发挥作用。

在焦虑症的治疗中,患者可能总是担心一些不太可能发生的糟糕结果,通过认知重构,帮助他们看到这种担忧是过度的、没有充分依据的,从而减轻焦虑。

对于抑郁症患者,那些自我贬低、消极绝望的想法,如“我一无是处,没有人会喜欢我”,可以通过认知重构转变为更客观、积极的看法,比如“我有自己的优点和价值,只是现在暂时处于困境,情况会改善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自己尝试运用认知重构的方法。比如当遇到挫折时,先停下来,问问自己是不是想法太消极或片面了,然后尝试从积极的角度重新解读这个情况。

认知重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实践。而且,有时候人们可能会对改变自己的固有思维模式产生抵触,这就需要治疗师或者自己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

 

/来自网络

排版/谢伟

一审/祝和芬

二审/张仲

三审/彭钟山

监制/贵阳学院心理咨询中心

 

备注:(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