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美园

不焦虑、不内耗,从对自己说这5句心理咒语开始

发布者:  时间:  浏览:2024-10-10 15:14:37

 

你有过这种感觉吗:

事情还未开始,就觉得困难重重,犹豫不决;别人一句话,你心里就思索了千万遍;一旦停下来,就焦虑不安,害怕自己被淘汰;看到别人比自己过得好,就开始自我怀疑、自我否定;……

其实,这就是心理学家鲍迈斯特,提出的“自我损耗”ego depletion theory即使你什么都不做,但每一次选择、纠结、焦虑,都会损耗你的心理能量“自我损耗”人人都会有,大部时候,也都能自我调节,补足损耗能量。但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 “损耗”状态,就会体验到强烈的心理痛苦。比如,整日焦虑、烦躁、疲惫,或者陷入自责、抑郁状态。更严重的则会引发心理疾病,损害个体身心健康,人生失控。今天,我们整理了5句常见的、能减轻内耗的心理咒语。希望你看完,能把这几句话说给自己听,调整成一个给自己鼓舞和安慰,而非打压自己的人。

01

第一句:那又怎样别看这句话就短短8个字,但当我们为某件事情忧虑时,分分钟能解救你于水火!就拿青春期的小叶子来说,有阵班上的女孩子都在追耽美小说,可她偏偏不爱看。她就有点焦虑不安,问我是不是也得看一看。我便引导着和小叶子聊了聊:-你不看那又怎样?-就和他们聊不到一块儿去!-是吗?聊不到一块去又怎样?-那他们就不和我玩了!-那他们真的不和你玩又会怎么样?-那我就没有朋友了!回答完这个问题,小叶子思考了一会儿,突然抬起头冲着我狡黠一笑:“其实也不会!我和嘉嘉关系那么好,她才不会因为我没看她爱看的小说就不和我做朋友了!”你看,这就是这个咒语的魔力!生活中很多事情,只要你多问几句,那又怎样,你就会发现“不过如此”。这有点类似于心理治疗里的“暴露疗法”。把我们对事情的恐惧,一层层剥开、拆解,看见恐惧背后的东西。当恐惧变得越具体,我们就会越觉得自己有能力应对,心态自然也就平和了!

02

第二句:关你屁事,关我屁事!这两句话,虽然听起来粗俗不堪,但能减少你95%的内耗!只要你学会了运用,你就会发现,人生简直酣畅淋漓!比如:-“你家儿子都几岁了?还这么爱哭,就是个爱哭鬼?”-“关你屁事。”-“你看看这楼下都生二胎了,你不羡慕吗?”-“关我屁事。”其实,这两句话传递的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课题分离。内耗的典型表现,就是永远关注别人的需求和感受。其实,别人的目光、别人的感受、别人的要求,是别人的课题。划定人际关系边界,应对别人的情绪反应,才是我们的课题。简单点说就是,家里催生而你不想,家人的想法和理解是他们的课题;如何回应,忠于自己,才是你的课题。纠结、陷于别人的课题时,你就会变得敏感、焦虑和自我否定。熟练掌握上面的两句话,你就能:克制随意评价他人的冲动,知道别人的权利是什么。也会拥有清晰的边界意识,知道自己的权利是什么。拒绝精神内耗,从课题分离开始。

03

第三句:天没塌,我才不会完蛋!人总是惧怕不好的事情发生,在脑海里上演一出出“内心戏”:

“完了完了,我工作失误,老板肯定要开除我!”“周围同事都阳了,感觉下一个就是我。”“晚起了5分钟,孩子肯定要迟到,错过了重要知识点怎么办?”

发生……,我就完蛋了”,是一种典型的灾难性想象catastrophic thinking。事实上,我们担心的灾难化后果,绝大多数都不会发生。但个体却会在这种恐吓之下,产生超预期的焦虑。同时,为了防御恶劣后果,个体也需要付出更多行动应对。无形之中,就加重了个体自我损耗。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在惶惶不安中,忽略了当下,搞砸了事情。所以,想要停止内耗,一定要学会阻止灾难化想象的产生。当这种想象发生时,觉察自己的情绪,试着安慰自己:“你不用吓唬我,我只要一件件处理,这些就不会发生了。”“天又没塌,我也不会完蛋!”

04

第四句:我不需要向谁证明什么研究显示,将自我价值,建立于他人评价标准上的人,很容易陷入内耗。表姐蓉蓉,离婚后独自抚养侄子。大约是单亲,她在养孩子这事上,拧巴又过度用力。每次带孩子出门,盯紧了孩子,生怕磕了碰了。因为单亲,怕别人说孩子缺爱,从不敢和孩子分开一天。怕别人质疑养不好孩子,就给孩子报了一堆培训班。等到孩子上小学,她发现,自己精疲力竭,孩子压力山大。她渐渐明白了:自己这么累,全是“要证明一个人也能养好孩子”这个想法在作祟。可“养好孩子”是不存在明确标准的,有人心里,这个标准是“高质量陪伴”,有人心里是“成绩好”……觉察到这一点,蓉蓉开始调整自己的想法:我不需要向谁证明!把精力从外人评价,转到了全心带孩子上。慢慢的,她轻松了很多,孩子也被教养得温和有礼。其实,无论是养孩子,还是做工作,交朋友,我们都需提醒自己:“我无需向别人证明什么。”“我接纳我自己,我相信我自己。”这能帮助我们静下来,与自己相处,接纳自我。

05

第五句:后悔没用,过去无法改变

“如果当时我再多考几分就好了,就能上个好学校。”“如果当初我没嫁给你,就不会过得这么苦……”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反事实思维counterfactual thinking。这种思维模式,会让人陷入精神内耗,不断反刍,造成两种恶果:一种,向内攻击-苛责自己;另一种,向外攻击-抱怨他人。去年底的时候,亲戚家老人,突然吃安眠药去世了。亲戚就一直懊悔:“如果我在家守着他,我爸肯定不会这样走了。”之后,亲戚一直走不出这个思维模式,见谁都要自责一番。今年五一,回老家再瞧见亲戚,发现他人消瘦了一圈,精神状态很不好。反事实思维模式下,会不断强化懊悔、内疚,形成自我厌恶、低自尊的恶性循环。所以,当你陷入“反事实思维”,一定要告诉自己:后悔没用,过去无法改变!每个人在一个时间段内,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接纳自己的局限性,是走出内耗的重要一步。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远离内耗?其实,答案很简单:忠于自己纯粹的内心。尊重自己的选择。然后为自己负责。

 

/来自网络

排版/谢伟

一审/姚小燕

二审/张仲

三审/倪秀坤

监制/贵阳学院心理咨询中心

 

   备注:(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