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网络
活出自己,成为自己可能是每个人所向往的,但生活中我们发现实际上我们并没有活出自己真实的样子,却活成了别人眼中的样子。
有一位妻子在生活中经常说丈夫没用,每当丈夫想帮忙做家务或做其它事时,妻子就不耐烦的说你什么都做不好,不用你做。丈夫成了妻子眼中没用的人,由于做什么都是错的,慢慢的这位丈夫也就不再主动做事了,最后真的变成了妻子眼中没用的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据这位丈夫说他其实很喜欢做家务,也很爱干净。在家里很想帮妻子分担一些家务,但不知为什么妻子就是看不惯自己做的事。每当我主动做一些事时妻总能挑出我的毛病,说这个做的不好,那个应该那样做,反正在她心里我做什么都是不对的,都是入不了她的法眼的。为了减少与妻子因琐事争执,干脆我就不再主动做事了。但不做事,妻子又经常抱怨说我为什么不能帮忙做些事减轻她的压力呢。在家里我是做也不对,不做也不对,这就导致了我们夫妻之间的矛盾加深。
上面的案例在心理咨询中不在少数,其实我们在生活中自己也能感觉到,我们并没有活出自己,而是活成了别人眼中的样子。为什么我们会活成别人眼中的样子呢?其实这是一种心理投射性认同现象。
投射性认同是指在关系中把自己的接纳或不接纳的部分投射给对方,并且诱导和暗示对方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反应。上面例子中妻子把不接纳做不好的这部分投射给丈夫,暗示丈夫什么都做不好,诱导丈夫什么都不要做进行反应。结果丈夫认同了妻子的投射并按妻子认为的方式反应,成为了妻子认为的那种没用的人。
妻子为什么会把没用的人投射给丈夫呢?这就涉及到潜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在潜意识中我们会压抑那些令人讨厌的、不接纳的东西。为了让自己心灵不压抑,潜意识会把这部分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是别人的,欺骗自己达到内心的平衡。投射是一种低级的心理防御,会影响对自己的认知,同时会误判对别人的了解。
在咨询中,了解到这位妻子从小是在强势母亲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她的父亲在家里也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可以说是母亲眼中没用的人。她耳濡目染了父母之间的关系状态,还经常听母亲说父亲是没用的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她内化了父母相处的模式,她讨厌没用的人,不能接受自己是没用的人,所以她努力让自己变成什么都会做的人。
当她成家有了丈夫后,她无意识的把内在的父亲与母亲的关系模式用在自己与丈夫的关系中。她的潜意识中父亲是没用的人,她很讨厌这部分,在与丈夫相处时就会无意识的把父亲面具投射给丈夫,而自己使用母亲面具与之互动。他们夫妻之间的关系状态开始重复着她的父母关系状态。
投射性认同是双向的心理防御机制,需要投射对象的认同与配合并作出反应。如果这位丈夫没有接受妻子投过来的父亲面具,那么她就无法实现内在的父母互动模式,这种模式可能就会被打破。如果这位丈夫能在妻子挑剔他做事的时候真诚的与妻子沟通,不退缩,了解妻子真正的内在需求,那么,他们夫妻关系也会更上一层。其实,很多夫妻之间的矛盾都是对彼此的需求视而不见产生的。
这位丈夫退缩了并配合她完成了她内在的关系模式的互动,让她内在的模式再次得到了验证。这种重复性的关系模式无法让夫妻共同成长,而且会让夫妻关系深陷矛盾之中。可见,关系中出现了问题并不都是单方面的问题,一定双方互相配合的结果。
投射性认同更容易在亲子关系中发生,做父母的都会对孩子寄于希望,会把自己内在的东西投射给孩子。比如在亲子关系中,如果母亲总说孩子爱拖拉,孩子虽然心理否定,但是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孩子就会认同母亲的话,而且会向着这个特点发展,最后孩子真的变得拖拉了,成为了母亲眼中爱拖拉的孩子。
这个过程母亲把爱拖拉的面具投射给了孩子,也就是说这位母亲讨厌拖拉的人,也讨厌自己是这样的人,所以会压抑这部分。和孩子互动中无意识的投射给孩子,结果孩子认同了母亲的投射,戴上了爱拖拉的面具,让自己表现出拖拉状态。
可见,消极的投射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消极。所以,在亲子关系中做父母的要尽可能向孩子投射积极的东西,这样孩子就可能会变得更加积极。
投射在关系中是无处不在的,甚至我们是无法阻止我们的投射的。潜意识中那些消极的,我们讨厌的、排斥的东西容易被我们投射给别人。所以,我们可以了解自己讨厌什么,排斥什么,尝试着去理解接纳这部分。如果你接纳了,这些消极的部分就不容易无意识的投射给别人了。
当然,当别人投射一些东西给我们时,我们也要学会觉察一下。可以问问自己,我是这样的吗?如果是的,那么就尝试去调整自己,完善自己。如果不是的,可以及时的真诚的与对方沟通,把自己真实的感觉告诉对方,让对方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这样你们才能更好的彼此了解,才不会被投射性认同束缚,你们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